找到相关内容155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祈竹仁波切答:修持一定要依从师长吗?不可以自学吗?释迦牟尼不就是无师而自证吗?

    并不限于藏传佛教,在原始佛教中,从师而学是一向的学修方法。在今天,各派佛教中不乏明师,你不要只因为不愿谦虚拜师而断送慧命。即使世间的学问,也必须从善师而学,何况出世间的妙法真义? ...

    祈竹仁波切

   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003813015.html
  • 卧龙岗南天寺举办皈依三宝暨剃度出家典礼

      光山开山星云法师10月6日在南天寺主持‘皈依三宝甘露灌顶典礼’,由于南天寺久未举行皈依典礼,此次典礼吸引了千余位当地人报名参加。星云法师开示前先以‘欢迎成为佛教徒’恭喜大家,接着便为大众讲说皈依的利益、解答大众对于皈依的疑问。   星云法师开宗明义的说:‘皈依三宝是成为佛教徒的第一课’,法师强调皈依三宝不仅使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以救度,也能让我们生活中可以依靠、有力量。   为了让信众更清楚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典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0/09230618323.html
  • 自依止,法依止

    自依止,法依止  /张慈田  “自依止,法依止”的教示是佛陀重要的法身慧命之一。“自依止”是完全依赖自己靠自己充份消化、拣择听闻法义及实践法义,不倚赖别人告诉你“应该”或“必须”怎么做;“法依止”是依宇宙普遍的真理,如无常、苦、无我等,来当作闻思修的素材。  自依止旨在杜绝盲目依靠天神、祖师、权威、传统、习俗,让自己从混乱、迷惑中解脱出来。法依止则避免掉入依人、依不明确的语言、依成见、依世俗知见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151729.html
  • 佛教是慈善、慈济之教吗?

    ,令离贫病之苦,延年益寿。此等慈善行为,受到世人赞仰。但在佛教而言,此等利人善行,可获人天福报,但不能离生死之苦,增长法身慧命。  又有人说:佛教是慈悲救世的,因而发扬佛慈,兴办慈济事业,这如现在有人...所以佛教具有崇高目标,引导世人向往与学习。慈善与慈济,均是佛教枝末事,非佛教根本作为。  尤其身居出家的佛徒,负有弘扬佛法的使命,更不宜舍本逐末,委身慈善与慈济,障碍自家法身与慧命增长。因为慈善与慈济...

    中 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4564486.html
  • 方广锠:悼念圣严法师

    严法师曾说:“佛法的慧命,不在于个人的成就;生命的价值,也不仅限于历史上的纪录。我圣严是否修行有成就,圣严这个名字是否能传之千古,都不重要。”的确,只要《电子佛典集成》传世,有没有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教观点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5373137.html
  • 大悲寺参学札记

    自己的法身慧命就此葬送。 来大悲寺之前,害怕日中一食、害怕寒冷、害怕四个小时的睡眠。在离开家出被窝的前一刻,真真切切感到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:“不要去了,你受不了苦,那里那么冷怎么受得了,你能一天只吃...填饱肚子,何必因为三寸的贪婪满足了口舌之欲却让慧命陷入恶途。自己想说得太对了,人死之后扔掉了这个色壳子,自己的法身还存在,为了色壳子的舒服而让自己慧命受苦得不偿失呀。心念一转,你再叫我吃肉我都吃不下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1475943.html
  • 正兴法师人生佛教格言

    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,使我们言行一致,身心自在。 12、布施给众生柔软的微笑,让我们欢喜自在的生活,做个微笑菩萨。 13、佛法可以滋养我们的身心,清凉我们的人生,增长我们的慧命,让我们心情灿烂。 14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0676127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七众?

    七众者,谓出家五众,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;在家二众,优婆塞、优婆夷也。 [一、比丘],梵语比丘,华言乞土。谓上乞法以资慧命,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。亦名苾刍,盖苾刍,雪山香草名,草有五义,以喻比丘五德。(五义五德者,一体性柔软义,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德;二引蔓旁布义,喻比丘度人不绝之德;三馨香远闻义,喻比丘戒香芬馥之德;四能疗疼痛义,喻比丘能断烦恼之德;五不背日光义,喻比丘常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553180014.html
  • 丛林中的人和事

    丛林中有一首偈:众生慧命,系于一身,汝若不护,罪归汝身。可以作为全体僧众的警策。又所谓 道场清净,当以无事为标准。是故祖师大德有训:无事切莫去寻。庄严 无过 宿德。自在 又 可爱老和尚的风采,是永远都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41481749.html
  • 我们学佛不只是为了治病

    ,一切随缘无欲无求,从心性思想上能得大解脱,使我们不再堕落、迷惑、颠倒,不再受六道轮回之苦,得大自在、大智慧、大解脱,佛法是让我们更快的提升自己慧命、灵性、境界!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1882679.html